幾十年前,我們上小學時就知道遇見生僻字時去查字典,字典是幫助學習的重要工具。隨著學習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入,我們會用到詞典、百科全書、辭典、辭源等工具書。工作后,特別是科研工作人員,經常會用到各種典籍類工具書,如: 國標、藥典、醫典、圖典、操典、論典、名典、金典、百科辭典等等。
除了使用各種典籍工具書,我們經常要去圖書館。圖書館是搜集、整理、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借閱、閱覽、參考的地方。圖書館收藏著大量的文獻信息資源,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、開發信息資源、參與教育和文化普及等職能。圖書館通過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理、分析類別、編制科目、設計指引,形成有秩序、有規律的信息資源,進行更加廣泛的交流與傳遞,使讀者更好地利用文獻資源。
由于計算機、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普及,加之當今社會文獻的生產數量大、增長快;文獻的類型復雜、形式多樣、內容交叉重復;文獻信息的傳播速度快、時效性強等特點,使青年人普遍感到圖書館查找資料不如互聯網搜索更方便。
文字已經從平面紙張逐步轉移到電腦等各種電子設備上,數字圖書的直接效果,是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呈現在任何終端屏幕上。根據需要,隨時可以查找資料, 數字文獻呼之即來。此外,數字圖書資源增加和升級方便;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更加形象;網絡搜索查找資料比起紙張來具有強大的優勢;在屏幕上加批注標記、下載 收藏、總結參考、鏈接分享傳播,這些都是傳統圖書無法比擬的。
我們的前輩是數字難民,我們這一代是數字移民,我們的子女是數字原居民。他們從小習慣于屏幕學習,他們認為屏幕學習效率高。今后,書籍不再像是一種有形的人工制品,而更多的是存儲在網絡云端的信息,因人需要隨時可顯現在屏幕上。當多數人都習慣于屏幕學習和工作時,對書本的崇敬程度會逐步下降。購買和囤積書籍 的行為將會慢慢消失,傳統意義上的圖書將變成禮品和紀念品。